“就是个感冒,有点肺炎,去医院打了几天吊瓶就好的差不多了。”
林为民点了点头,“那就好!”
蒙伟宰上下打量了林为民两眼,问道:“看病人你空着手来的?”
“怎么能是空着手呢?我可是带着满腔的诚意来的!”
“你现在对付我们这群退休老同志是越来越敷衍了。”
“你这个老同志,思想有待进一步改造啊!同志情谊值千金,懂不懂?”
玩笑了几句,蒙伟宰跟林为民聊起了近几期的《当代》。
今年的第十期《当代》发了于华的《在细雨中呼喊》、第十一期《当代》发了二月河的《康熙大帝》第四卷的上半部分,近期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在细雨中呼喊》是于华出道多年来的首部长篇,风格依旧先锋十足,扛起了“先锋”的大旗,没有让众多喜爱他的读者失望。
自84开始,《康熙大帝》以每年一部的速度在《当代》发表,今年这部煌煌百万言的历史终于收官,但围绕它的争论却并非停息,反而越来越多。
蒙伟宰道:“你写的那段编者按我看了,心是好的,不过作用太小了,还不如干脆完整写一篇对于《康熙大帝》这部的评论文章,用来平息争论。”
林为民摆摆手,“写那段编者按是给喜爱的读者们看的,只是简单阐述一下我们《当代》的立场。要是给刊物投文,很容易变成打嘴仗,没那个必要。大家愿意讨论就讨论嘛,只要不是上纲上线,不是攻讦和污蔑,我们都欢迎。”
蒙伟宰听了他这番话,脸上流露出几分欣慰的笑容,“不错不错,真是成熟了,这个副总编看来是没白当。”
覃朝阳也跟着调侃了林为民几句,几人正有说有笑的时候,就听见外面的保姆在跟人说话。
片刻,五六个中年男人走进了正房。
覃朝阳看到当中一个男人愣住了,“归林,你怎么来了?”
“叔叔,我跟同事们来燕京出差,过来看看您。”
来人叫覃归林,是覃朝阳在黄冈老家的堂侄。
覃归林将身后的同事们介绍给覃朝阳,带头的是家乡黄冈的宫县长,还有教育局和“企管会”的人。
林为民和蒙伟宰本打算告辞,可覃归林等人一听覃朝阳介绍了他和蒙伟宰的名字,立马握住了两人的手,热情如火。
蒙伟宰是前国文社社长,退下来之后享受侍郎待遇,连林为民这个国文社副主编的级别都比今天领队的宫县长领导高了两级,更别提他们还文名在外。
面对覃归林等人的热情,蒙伟宰和林为民只得又坐了下去,然后便听着几人跟覃朝阳聊起了家乡的情况。
覃归林等人进京办事,特意找到覃朝阳这里,不用问也知道肯定是通过覃朝阳给牵一下线。
可惜覃朝阳一辈子都在出版界和文化界转圈,听覃归林和宫县长说完情况,眉头紧锁。
“这件事,我恐怕帮不上什么忙。”
在场几人闻言面上闪过失望之色,覃归林急道:“叔叔,我知道这事让您为难,可我们也是没有办法。燕京的衙门太大,我们小地方来的,连个熟人都没有,更别提办事了……”
覃归林说到这里,注意到同来的同志们给他使眼色,又见覃朝阳的脸色不太好看,心知这话说的很没有分寸,便噤声不再说话。
屋内的气氛一时陷入了尴尬之中。
林为民了解覃朝阳的为人,如果在他能力范围内,家乡人求到他这里,他肯定愿意帮忙,可让他这个埋首书堆几十年的老头子帮忙牵线,确实是为难他了。
见覃朝阳被架到了那里,林为民暗自叹了口气,开口道:“宫县长,刚才听你们说这次要来燕京的其中一项任务是落实县里几所学校的建设资金问题?”
本来已经心如死灰的宫县长闻言脸色顿时鲜活了起来,“没错,没错,林老师您……”
腰疼的心烦意乱,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就躺着得劲,可躺着没办法电脑码字,只能用手机码,六千字写了一整天的时间。
这几天争取保证两更吧,多了不敢说,等腰好一点多写点。
望大家谅解!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