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84章 林为民文学思想放光芒(2/2)

所以干脆自己上,拿着两部作品的相似之处做起了分析。

这不仅是为了利用压低自己来捧林老师,也算蹭一波热度,林老师的作品发表,历来热度都是高的吓人。

两部作品放在一起对比,肯定有不少读者会对《活着》感兴趣的,兴许能提振一下《活着》的销量。

而且实话实说,于华觉得,自己可比林老师厚道多了。

《活着》最起码结局还留了个福贵和他的老黄牛,林老师是真狠啊,主角全家一个不留。

之前他看到中后段时,一度以为老石头会在欧阳一家的温暖之中获得生存意志。

如果是这样处理的话,其实也是不错的。

于华还设想过,干脆让老石头在在获得了生存意志之后,再给他来个意外死亡的结局,他还为自己这个想法沾沾自喜,觉得这是个很有黑色幽默的想法。

但林老师写书往往就是那么独特,于华看到的最后结局是,老石头在人生的最后关头获得了欧阳一家的温暖,他看到了人生的美好,也看到了人性的善良,但依旧慷慨赴死,毫不留恋。

这个结局让于华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他想到了自己给福贵设计的那个结局,福贵最后和老黄牛相依为伴,他将一切看的平淡,活着的目的不再是追求一切外物,也不再是追求一切形而上的东西,活着就是活着本身。

他曾经觉得这是个很好的设计,生命的无常、无所得、无所谓尽都包含其中,有一种佛家所言的大彻大悟之感。

可在《明天别再来敲门》里,老石头的选择却让于华看到了另一种难以言说的美妙。

那是一种遇见了生命的美好与人性的善良,也看过了命运的无常和生命的悲喜后的释然和洒脱。

那不是佛家无我的境界,而是无所畏惧追求本我、真我的炽烈。

我爱我的家人,哪怕前方是无间地狱或者无尽深渊,虽九死而不悔。

此真乃,烈性男儿!

看完整部于华有一种很强烈的感受,这部让他想到了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让他想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

但他觉得,《明天别再来敲门》在某些地方要比这两部作品设计的更加巧妙。

它没有一味的写“情”,它甚至刻意避免去触碰这个话题,可林老师却用一个出神入化的结局将“情”字这个隐藏的主题升华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那样的饱满炙热,如同一捧缓缓流动的岩浆,让深陷其中的读者全然无法抵抗。

于华相信,绝大多数读者在看完之后,与他的感受应该是相同的,哪怕他们没有办法说出来,但共鸣一定是一样的。

欣赏完自己的大作,于华又阅读起了其他几篇文章的内容。

跟自己的文章比起来,其他几人的立场就要理智的多了,通篇分析着的创作手法和作者的各种构思,夸是真的夸了,但于华觉得这些人与自己还有很大的差距。

不过他也发现了,这帮人在文章的最后都少不了隐晦的表达一番对于结尾的不满。

就比如《〈明天别再来敲门〉中老石头形象的成功塑造》这篇文章中的一段:

“老石头的选择是残酷的,作者企图用这种残酷的抉择调动读者的情绪,但难免落入了刻意煽情的下乘。站在作者的角度,对于人间的苦难,应该调动更具本原性的感情。而不应该把自然生发的情感张扬出来,作一种徒然无功的呼叫。

人的情感内敛和内部裂变释放到极微处可以使之化为不事张扬的无声的呐喊,这种无声的呐喊比那种看上去残酷的抉择要更有力量。”

于华对于文章中的这些内容是充分理解的,评论家也是人,大家也有主观色彩。

林老师对结局的处理在文学上几乎是最优解,它几乎赋予了一部传颂不绝的经典性。

但在读者的角度看来,这种处理方式还是太过残忍了,尤其是对于那些代入感和共情能力特别强的读者来说,简直就是痛不欲生。

于华自己写过《活着》,因为这部他挨了不知道多少骂,当然理解广大读者们在看完林老师这部后的痛苦感受。

可没办法,谁让人家林老师写的好呢?

于华都能想象得到那帮读者一边哭着抹眼泪、一边咒骂、一边又不停翻书的场景。

他不禁又回想起若干年前的那个下午。

那个时候的他,还是之江省海盐县武原镇卫生院的一个小牙医。

他捧着刚刚发表的《霸王别姬》,研究了好长时间,最后终于悟得了文学创作的一丝真谛。

这么多年了,他一直以为在虐主这件事上,自己早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毕竟这些年他写的几部,主角就没有不惨的。

可今天他终于意识到,当年他能够在《霸王别姬》中悟得文学创作的终南捷径,那不是自己天赋异禀,而是林老师文学思想的光在照耀着他啊!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爱尚小说网 . www.22738.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爱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