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太后飘然而去。
朱棣坐在龙椅上,目光呆滞地看着天空。
成敬、王诚和他的心腹宦官都跪倒在地,听候差遣。
又过了许久,才有一人蹑手蹑脚地进入房间,却是兴安。
“参见皇上!”
兴安跪倒在地,小声的警告着。
他奉太子之命,监国,一方面是让他尽早适应朝政,另一方面,则是要密切关注他的动向,以便及时汇报。
听到兴安驾临,永乐帝立刻将心中复杂的念头压下,艰难地从椅子上爬起来。
“告诉我,你对石亨一事,有什么看法?”
这才是朱棣最为担心的事情,因为这件案子,表面上是造反,实际上却是朝廷内部的叛乱。
再加上孙继宗这样的人物,更是让他很难破开这个案子。
朱棣很好奇,他会如何应对,又会给他什么样的答案。
皇上有什么问题,你就回答什么,这就是后宫大臣的规矩。
兴安不敢再多说什么,将李恒明的决定说了出来。
永乐帝听到这里,微微一怔,不过却也很高兴。
从这一点上,他就能看得出来,这个少年很有自己的想法,并不像传言中的那样懦弱懦弱。
根据牵连程度,九人被定为三品,这样才能将朝廷的震动降到最低。
这小子,简直就是为帝而生的!
只是让永乐帝没有料到的是,这小子居然会这么硬气,说杀就杀,连孙继宗都敢杀。
“孙继宗是太子的叔叔,如果太子杀了他,岂不是成了大逆不道?”
朱棣疑惑地嘀咕了一句,感觉到了一丝不可思议。
要知道,在大明朝,“不孝”二字,乃是极为严重的政治罪名!
若不是有孝悌心念在,朱棣恐怕已经把太后和朱祁镇都给宰了,还用得着留到今天吗?
但大明是个孝主,朱棣又是大明的皇帝,自然要以身作则,不能拿太后和太上皇怎么样!
反倒是要伺候着,随时让御医过来诊脉。
因为如果南宫中太上与仁寿宫太后有个三长两短,不管是不是朱棣所为,都会被世人认为是他所为。
朱棣深深地感受到了那种无能为力的感觉。
他把施恒一事交给了太子,就是为了让他感受到自己的无力。
但永乐帝也没料到,这小子居然敢下这样的命令,说杀就杀,连孙继宗都不放过。
这看起来,似乎是太过仓促,太过仓促。
但总的来说,对于李恒明的裁决,永乐帝还是很满意的。
换做十一岁的朱棣,遇到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绝对会惊慌失措,犹豫不决。
起码,这个叫见森的小孩,比他这个年龄的孩子要好得多。
兴安只听得永乐帝轻语,便又丢下一颗大炸弹。
“皇上,你说,这件事,是群臣拼死劝来,才换来的,太子总不至于落个不孝顺的罪名吧?”
“咦!您指的是什麽呢?
朱棣吓了一跳,立刻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朝堂上的大臣们,都在拼命地劝他?
这是在开什麽玩笑呢?
那些死脑筋的文官,会这么做?
兴安连忙以局外人的身份,将石亨谋反一事详细说了一遍,说到陈循等人造反,殴打太常寺尚书,说到陈循遂为了报答皇上,不惜以身犯险,说出了一连串的惊人变化。
当他说完这句话的时候,干清宫里鸦雀无声,众人都呆立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