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法兰西帝国的海军已经丧失殆尽,那暂时就考虑不了登陆英国本土的事情了,拿破仑只能够将目光重新投向欧洲大陆。
而拿破仑也收到了奥地利加入第三次反法同盟,并且正在进行武装的消息,这让他感到深深的危机感。
为了一劳永逸地击败奥地利,拿破仑决心占领维也纳。
通往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战略走廊一共有两条:一条是多瑙河谷,另一条是波河河谷。
拿破仑在之前的战役中,曾成功地取道波河河谷进军维也纳。
而马伦哥之战击败梅拉斯也是在这条河谷之中进行的。
为了防止他沿这条战略轴线再次胜利进军,奥地利最高当局集结了一支九万五千人的部队据守阿迪杰防线,由奥地利最优秀的军事将领,三十多岁的查理大公指挥。
为了阻塞多瑙河谷这条战略通道,奥军在因河一线即奥地利与巴伐利亚边境还集结了另外一支六万人的部队,由涉世未深的费迪南大公指挥。
费迪南大公年方二十多岁,不过其参谋长却是五十多岁的老将麦克。由于俄奥的联盟,这支部队还得到了十万俄军的加入,可谓是实力非常强大。
奥军的作战计划是这样的:查理大公对付法国的意大利军团,该军团当时正据守着阿迪杰河防线,即维罗纳至阿迪杰河与波河会合处一线。
同时,费迪南大公则经上多瑙河谷前进到其支流伊勒河一线,以期谋取巴伐利亚选帝侯二万五千可用之兵的支援。
这是一个十分稳妥的计划,而拿破仑只有靠行动迅速和反应灵活才能挫败它。
拿破仑的主要目标是在俄军到达之前进攻多瑙河谷里的费迪南大公;但同时又要设法牵制住波河河谷的查理大公,不让他增援多瑙河战线。
1804年11月23日,他决定实行五百英里强行军,把原本准备登陆英国本土的大军团十七万六千人从海峡沿岸转移到多瑙河这边来。
同时还把已退休的四十七岁的马塞纳元帅也请了出来,要他指挥六万五千人的意大利军团,以在维罗纳战线对抗查理大公。
拿破仑思想敏捷,实施其计划不浪费一分钟。他所采取的第一个措施不仅是军事性的,也是政治性的。
为了确保普鲁士在未来的战争中持中立立场,他于1804年11月1日派他的宫廷大总管迪罗克将军前往柏林,与普鲁士国王就一项密约进行谈判。
作为交换条件,他愿意将刚兼并的汉诺威割让给普鲁士。
接着,他又以个人名义写信给巴伐利亚、巴登和符腾堡三位选帝侯以及黑森-达姆斯塔特的伯爵,对他们威胁利诱,要求他们与之结盟,他们勉强接受了他的要求。
这样,他就获得了利用他们的领土作战场的权利,而且还为自己的军队额外增加了两万多人的援军。
1804年11月份,晚秋的气息中夹杂着紧张和预期。拿破仑在布雷斯堡的临时宫殿里踱步,思考着即将到来的战争。
他知道,这场战役将是一场决定性的较量,是他征服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拿破仑的参谋们围坐在一张大桌子旁,地图铺展在他们面前。
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对胜利的渴望,还有对拿破仑的信任。
拿破仑指向地图上的乌尔姆,那里将是战火的起点。
拿破仑的声音坚定而有力:“我们必须迅速行动,击败我们的敌人。”
在这片土地上,拿破仑的对手是奥地利和俄罗斯的联军。他们数量庞大,但缺乏统一的指挥和灵活的策略。
拿破仑的军队虽然人数较少,但每一个士兵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精英,还装备了进口的大明先进武器。拿破仑自信他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拿破仑将目光投向远方,那里是敌国的领土,也是我们胜利的目标。拿破仑知道,这场战役不仅仅是一场军事行动,它关乎到法国和欧洲的命运。拿破仑心想他必须赢,为了法国,为了我的人民,也为了他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