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主动捐献了一半家产以供军资,然而他却收到了北伐大军两次惨败的消息,余应物气得痛哭了一场,竟至呕血,后来王伦占据真定府,听说了他的故事,感念其忠义,便征辟入大将军府,做了参军。
余应物咳嗽着拱手回礼,笑着说:“大将军派我来,是要安抚山民,巡视地方的,还要劳烦崔校尉派些人手,为我等引路。”
梁山军不断扩军,征东将军府变为大将军府,原本梁山诸领兵头领,也都获得校尉军职,凡领兵千人者,即称校尉。至于将军,王伦已经说了,自今以后,再立战功者,便封将军。
战功并不局限于正面战场,剿匪、护卫也要算功劳的。
这是王伦认真研究了大宋朝的官职制度后,与许贯忠、萧嘉穗等几位军师讨论定下的。
大宋朝官职制度之繁琐复杂,王伦到现在也没有研究个明白,所以他干脆打算全盘舍弃了,在征东大将军府、大都督府下重新理清楚一套简单明了的官职制度。
余应物的参军,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王伦的诸多秘书之一,他主要负责与兵曹的一应书信、执令往来,故而已经渐渐熟悉了征东大将军府的兵制和民事。
对于太行山的土匪,崔野负责“剿”,余应物就负责“抚”,先把土匪们打疼了,对梁山军有了敬畏之心,安抚工作也好推行。
余应物从冀州来时,已经先见过了本地县令,此番是来与崔野配合工作的,崔野顿时大喜,他这几个月来,带着小股士兵在山中来回奔走,有数股土匪已经被击溃,却始终难以全数消灭。
他从来没有想到,这土匪居然如此难剿,但一想到当年在抱犊山落草,朝廷官兵也奈何不了自己时,大概就体会到了当时那些朝廷官员的心情。
于是崔野展开一面地图,这是梁山军情司绘制的,虽然很粗糙,但这几个月奔走追逐,地图已经渐渐完善。
就在崔野和余应物开始忙碌的时候,解珍也从沂州被调到了冀州。
“解珍兄弟,此番正要借助你的本事。你去邢、磁二州那里,再训练一营善山地作战的士卒来,兵员已经招募了七八百人,皆是山民,还有一些本地青壮,若有需要的东西,尽管报来。”
王伦上下打量着解珍,看着他愈发显得沉稳,很是满意。
梁山的山地作战营,是韩世忠一手建立起来的,原本是步兵第十一营,但公孙胜调走,高可立接任,后来解珍解宝兄弟又组建了第十六营,便一直驻守在同样多山的沂州。
王伦要尽可能解决太行山匪乱的问题,抽调高可立自然是不行的,李忠能力有限,于是就只有解珍这么一个合适的人选。
“小弟…末将必不辱使命!”解珍顿时激动了起来,只觉得自家哥哥果然从没有忘记他们这些驻守在南面的兄弟们。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