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点头道:“提早离开码头也好,固定摊位虽比后头临时摊位上好些,但夏日里终归还是太闷热了。前儿个知远就生了痱子,再待下去,怕是连你也要生,可就不好了。”
这话听得宋玉枝直接笑,好像她比七岁的弟弟还娇嫩似的!
但周氏说的十分认真,连带宋知远都没觉得哪里不对,跟着说:“娘说的没错,生痱子可难受了,又痒又刺挠,别说白日里,晚间睡觉都不安生!姐姐提前进城总归是好的!”
那么问题接踵而来。
接下来两旬多的时间里,宋玉枝就得开始相看铺子了。
过去这半年多时间,一家子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码头上,对城里的事情知之甚少。
铺子跟住着的宅子不同,宅子只需要确保位置安全,邻里友好,环境清幽,一家子够住就行。
铺子却得仔细考量地段市口、门面大小,考察附近的同行数量,商圈的发展程度,周围百姓的消费力、前头做了什么营生,为何突然不做了,等等因素。
想也知道是个大工程。
光宋玉枝一个人,别说还得兼顾自家营生,就算整副心思都花费在这件事上,都不一定能在这短短时间内,就能相看到满意的铺子。
“我正想同你说呢。”周氏道,“刚大伙儿围着我问准备把铺子开到哪里来着,我就说你想把铺子开到城东或者城中一带,但具体地方还没定呢……也是巧,李家媳妇你还记得不?她娘家正好有个城中的铺子要往外租。”
宋玉枝自然是记得的。
李家媳妇就是去年冬日里最早从周氏手里,订做虎头鞋帽的那个。
年头上宋玉枝家还上她家去烧过菜,记得她家人都挺和气,李家媳妇娘家也挺富裕来着,所以她才会另外花银钱,请了周氏做那送给娘家小侄子的虎头鞋帽。
“我没一口应承下来,就说先回来问问你。”
宋玉枝立刻笑着颔首。
倒不是还未亲自去瞧过,就觉得李家媳妇推荐的那铺子差不了。
而是周氏这话给她提了个醒儿,她在丰州城这半年多也不是白待的,怎么也算有点人脉嘛!
她分身乏术,完全可以拜托跟自家要好的人,先帮忙筛选一轮,节省下很多时间。
虽然少不得欠下一些人情,但完全不到人情债的程度。
加上将来铺子落成,开张的时候,本来也要请交好的人家去热闹热闹。
到时候准备饭食的时候,她再比平时尽心一些,怎么也能宾主尽欢,两相得宜。
她再说了自己的想法,周氏应道:“这样也好,你把具体要求列下来,我回头去和你张婶子她们说说。”
“也给我写一份。我让栓子哥他们在附近玩的时候,也帮着四处寻寻。”宋知远想了想,又说:“还要给沈大哥一份,他在柴炭行那边肯定也认识不少人。”
宋玉枝才刚抛开白日里的事儿,心无旁骛,一心只想着生意,此时听自家弟弟又提到了沈遇,不觉心里又有些说不上的滋味,便含糊地应了一声,趁着脸上还未烧起来,立刻去寻纸笔了。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