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遇的回信隔了两天才到。
毫无意外的,沈遇对宋玉枝的提议表示了认可和赞同。
等到第二批兵丁休沐,宋玉枝顺利地接收到另外五个临时工。
不知道是不是宋玉枝的心理作用,她感觉到这次来的临时工服从性更高,纪律性更好,干起活儿来更卖力。
后头赵大娘也提过一嘴,说这次的临时工更不需要她费心,干起活儿来更像样。
宋玉枝才知道不是自己多想。
也是,第一批是宋玉枝随机找的。第二批临时工比他们操练的时间更久,更是经过沈遇选拔的,素质自然更高。
这临时工名额又是他们费劲争取来的,怎么可能不更上心呢?
这么想着,宋玉枝的心思不由就更活络了,又有了别的想头。
按着霍知州的计划,民兵营起码要存在一整个年关。
直到来年春耕时分,确保丰州城没有外敌来犯,民兵营才会解散,放一众兵丁归家务农/务工。
粗粗算来,距离现在还有两三个月。
在沈遇手底下操练那么久的兵丁,如果能接收过来,岂不是日后再不用担心宋记的人手问题?
当然了,宋玉枝想归想,也知道自己有些异想天开了——
现在的宋记地方就这么大,十个小跑堂,加上若干后厨人员和杂役,人手满满当当的已经够用。
也就是接了兵营里的饭食订单,才偶尔需要一些编外人员帮忙。
等兵营解散了,饭食订单自然没有了,那些个兵丁再也不会专门凑在同一天过来光顾,还要啥临时工呢?
除非,宋玉枝准备扩大规模。
这确实是宋玉枝该考虑的问题了。
现今铺子里的大小倒只是小问题,主要是定价问题。
开业之初,宋玉枝为了快速站稳脚跟,把城内中上等生活水平的食客,定为主要目标客户群,一直以来也以“物美价廉、经济实惠”当作经营方针。
宋记现下的生意蒸蒸日上,足以说明宋玉枝一系列的想法没有出错。
但也因为这些个举措,宋玉枝想挤进顶级富客的圈子就有些难了。
即便是当选官家食肆之后,宋记来往的富客依旧不算多。
毕竟富人吃饭还讲究个环境和氛围,宋记的吃食再好,也不可能让他们日日都来跟普通食客,挤在一个大通间里用饭,能偶尔过来点尝尝鲜,都算是赏脸了。
偏偏不挤进顶层的圈子,宋记就不能再更进一步。
挣多少银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经年累月做没什么难度的家常菜,宋玉枝的技艺容易退步。
就好像上次准备官家食肆的竞选那样。
一道宋玉枝上辈子做熟了的酿豆莛,愣是做了几次才逐渐找回手感。
时间一长,岂不是等同于宋玉枝自废“武功”?
只可惜宋家人都是流放而来,不能去往别地,否则宋玉枝还挺想去别的更大一些的州府,甚至京城去看看的。
不同地域的百姓,喜欢的风味不同。
尤其京城,那是汇集了五湖四海的百姓。
说不定还会有宋玉枝都没见过、不会做的稀罕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