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种地的老汉都是笑呵呵的。
络绎不绝的驴车马车牛车拉的那些粪便,捡回去用燕王府公布出来的法子,沤一沤就是上等的肥料,这一季的粮食又能多收三五斗。
整个京城都是一种安逸,放松,又蓬勃向上的趋势。
接壤燕地的乡村县城人家,机灵的早就陆陆续续把户籍移到了京城。
做不成军户,整个民户也是不错的。
有了京城的户籍,就能把自己原来掉价的宝钞置换成祥云宝钞。
京师那边,年后也开始可以用原来的宝钞兑换白银。
但大家都会算账。
兑换白银按的是京师的钞价,新帝登基钞价回弹了,也还是低到了尘埃里。
兑换祥云宝钞即便不是足额兑换,也比换白银换算得多。
燕地这会还在鼓励边民迁移,各项政策都极其利民。
家里人口多的,铆足了劲开个十亩八亩的,那可是免赋税好几年呢。
这几年的粮食攒下来,还可以继续开荒。
这奔头,简直没法形容。
于是这会燕地的户籍人口比之前已经翻了一倍将近两倍的样子。
往来的商户,游民也不遑多让,最少涨了两倍。
朱棣去吃过饭的人家。
朱棣当街躺过的地方。
都成了大家口口相传的地方。
曾经的装疯卖傻成了大家嘴里新帝的潜邸逸事。
留守京城的那些燕王府原来的人,一直在把京城的动向陆陆续续的通过信件送到京师。
朱棣每次看完信都有一种想乐又想哭的感觉,最新的一封信看完回到谨身殿就跟徐氏絮叨。
“京城的人,比如今京师的人,真多了。”
“他们是真的爱戴皇上。”
徐氏微笑。自家男人每天在朝上回来都要生气,只有看京师来信才暗戳戳的在心里高兴。
“年底我们回京城住?”
朱棣提议。
“就我们俩?”
徐氏没意见,不过只有他们俩好像有点不仗义。
朱智明风风火火开始折腾,她不在这边支持,怕压不住。
“我们也该过过舒心的生活了。”
朱棣撇嘴。把站着的徐氏搂进自己怀里,脑袋靠上去,闷闷的说。
“我觉得,一直过得很舒心啊,我的男人,是天底下最棒的一位。”
徐氏把朱棣的脑袋捧起来,对着嘴就亲了一口。
“忒不庄重了!再来一个!”
朱棣脸有点红,瞪了一眼在边上眼观鼻鼻观心的碧玺跟临时顶替郑和的宦官。
“再来十个都行!”
徐氏直乐,真就连着亲了好几下。
“所以啊,以前就有从此君王不早朝。”
朱棣感慨。
“嘿嘿嘿,皇上要是真不早朝了,那就不是皇上了。”
徐氏坏笑。
“走,散散?”
“好。给皇上换双鞋子,捂一天了,要轻省的。”
“是,娘娘。”
“我也换一身吧。要穿旧了那种。”
“是,娘娘。”
不是很老的老两口,晃悠着出了谨身殿的大门,在宫道上真个儿就散起了步。
走了一会,朱棣看徐氏老是落后半步。
干脆就停了下来,等徐氏上前拉住了徐氏的手并肩一起走。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