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何仁还以为俞敏拿出来的是那种四尺对开,也就四平方尺的小品呢。
了不起就是四尺整纸,八平尺也差不多了。
没想到足足翻了一倍……
十六平尺,又是郑板桥的《竹石兰蕙图》,别说平换了,搞不好还要更贵一点。
至于真假……何仁有【书画百科全书】,都不用开鉴宝眼,就知道肯定是郑板桥的真迹。
这幅画中,郑板桥画的是修竹,竹竿细密,却隐含一股苍劲之力,竹叶以硬毫挑、剃,摇曳而生姿,正是郑板桥最常用的笔法。
上面还有郑板桥自己写的题识——“南山献寿高千尺,劲节清风觉更高。积行人家天所佑,兰荪蕙种自能饶。乾隆丙子,写祝刘母卞太君八十荣庆,暨青藜年学兄教可。板桥郑燮。”
钤印也是老朋友了,一共有两方,分别是“乾隆东封书画史”和“丙辰进士”,尤其是后一个,郑板桥是乾隆元年,也就是丙辰年的进士,这款钤印,用了好多年。
“何小友,如何?”
何仁这才将画放在桌上,“确实是真迹,俞老破费了。”
俞敏哈哈大笑,他为什么急着让何仁看这幅画?就是要让何仁知道,他占了自己的便宜。
以后如果何仁还有好东西出手,他就可以凭借这个,跟何仁套套交情,抢个优先购买权什么的……
此时,杜潇文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何仁见状,直接将赵孟頫的手札也放在桌子上,意思就是交易成功。
杜潇文见状也哈哈大笑,将手里一个锦盒扔给何仁,然后就扑到了桌子前面,迫不及待地问道,“老俞,桂花杯呢?”
何仁其实也挺好奇其他三只花神杯的,不过杜潇文这么着急,他只能让老爷子先看了。
不过何仁也没闲着,他打开锦盒,发现里面放了十六张裱好的小品,每张都不足一平尺。
仔细一看,发现都是蝇头小楷,第一张上书“四十二章经”,字写得还不错,有赵孟頫几分的神韵……
提起乾隆,大家可能会想起两个标签,一个是“盖章狂魔”,另一个就是“写诗狂魔”,毕竟是一个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的皇帝……
乾隆的诗写得确实不怎么样,连带着很多人觉得他的书法也不行。
其实乾隆的书法,确实谈不上好,但也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差。毕竟他不但喜欢盖章,还喜欢在好东西上面写两句题跋,字太难看也说不过去……
乾隆的书法启蒙老师是康熙,康熙的书法则是受到了沈荃的影响,而沈荃学的是董其昌和米芾。
究极套娃了属于是,不过我们可以从这一点窥探乾隆书法不同时期的变化。
早期,乾隆的书法雍容闲雅,运笔敦厚,有几分米芾和董其昌的风格。人到中年,乾隆开始学赵孟頫,书法开始变得外貌圆润且富有内涵,字体秀美且筋骨强劲……
这幅字上有乾隆的题跋,“乾隆丁卯长至月,御临赵孟頫书于养心殿之三希堂。”
乾隆丁卯年,也就是乾隆十二年,那年乾隆三十六岁,恰好是学赵孟頫的时候。
何仁看到字的形体稍长,圆润飘逸,并有挺拔之感,虽然写的是楷书,但带有一丝行书之感,挺飘逸的。
但是模仿的痕迹太明显,不够灵活,有时候下笔还比较顿,显然是刚开始学赵孟頫,不太熟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