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还是想多了。
何仁这根木头只切出了两块长板子,而且第二块的成色远不如第一块,也就能卖个一千多万。
不过其他乱七八糟的边角料加在一起也不少,五千万还是差不多的,这还仅仅是料子的价格,如果找个大师,做成家具,价格至少要涨三成。
也就是说,何仁五百五十万买了一根原木,转眼间就变成五千万了?还有可能变成六七千万?
这特么比印钱还快……
熊翰林这两天接待做得很好,何仁也打算帮他恢复一下名誉,他一边拉着吕征文聊天,一边让工人继续解木。
反正剩下的料子何仁他们都包圆了,在哪解都一样。
吕征文挺意外的,他是真没想到刚才还有点冷淡的何仁,居然主动和自已聊上了,那他就不着急走了,先聊聊再说。
何仁找吕征文其实还真有点其他事,吕征文的人脉广,一定认识几个做家具厉害的木匠。
说起来,木匠的传承也很久远了,分类也很多。
一般来说会分成粗木匠和细木匠两类,这和手艺没什么关系,主要是看干活的种类。
简单说,就是把盖房子的木匠叫成粗木匠,而打家具和做小物件的叫成细木匠。
何仁要找的就是细木匠。
而细木匠又被分为方作、圆作和细作,分工不同,干的活也就不一样,再细分其实也有,就像千门八将似的,木匠能分九匠,讲究挺多的。
赵姐此时也凑了过来,木匠她还真研究过,毕竟要做木材生意嘛。“广州从清代开始就是家具集散中心,大师一定非常多吧?”
何仁摆了摆手,“集散中心是没错,不过我不太喜欢清代的家具,更喜欢明代的……”
何仁这是人在广州,说话还留了三分,吕征文就没什么顾忌了,“何理事,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就要找扬州或者苏州的老木匠了。”
赵姐觉得奇怪,“这是什么说法?”
何仁笑道,“清代有三个家具集散中心,广州只是其中一个,还有就是北京和苏州。相比之下,广州当时还是有点太远了,来回一次非常不容易,北方还是以北京和苏州为主。”
“所以大师就去北京和苏州了?”
“差不多吧。不过从明代开始,苏州附近就盛产木工大师,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道,"维扬之木器,姑苏之竹器,可谓甲于古今,冠乎天下矣。"”
“这个维扬,就是扬州,而姑苏,就是苏州。扬州的木匠最擅长精工细磨,不施彩、不髹漆,也叫清水货,但是对材料要求极高……”
“雕刻的手法也是一绝。什么镂雕、浮雕、高浮雕、线刻……种类齐全,雕工精湛,很多园林、住宅或者建筑中,都能看到。”
赵姐有些搞不清楚状况了,既然何仁喜欢扬州的木器风格,直接去扬州找不就行了?问吕征文干什么?他不是混广州的吗?
吕征文哈哈一笑,“赵姐,这就是你有所不知了,清代交通不便利,北方人确实很少到南方来采购家具。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很多北方的大师都南下了,我还真认识一个维扬派的大家,何理事这次算是问对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