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心中涌一种感叹,与对那情真质朴的惊悸,毫无华丽,毫不造作,那是怎样的一种美!我现在依然无法形容。那笔调,那笔调纱网似的轻轻覆盖在我心上,却比那烙印更令我难忘记。
于是我选择了这样的笔调。让我如此决定的是因为回忆起了冰心先生的《忆读书》,里边有这样一句: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那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己!权威毕竟是权威罢,华丽便在我文章里慢慢褪去,我也相信了只要质朴便胜过一切。
然而不幸言重“权威毕竟是权威”,当同样的笔调出现在了不同的年代,朱自清先生成了一代文学巨匠,而我,每每有人见了我便指着说:“看!那不会写文章的!”老师拿着我的文章,叹道:你最近兴许是读书少了,文章的句子也不美了,题材也不够新颖,似乎不太象是中学生该写出来的文章。于是我不解了:您整天要我们从生活小事中感悟些什么的,语言也不可华而不实,如今怎的却是这般评论?
一次我偶然翻出以前所积累的文段,因为实在很美,因此禁不住便摘下来。我拭去扉页上的尘土,蓝色上的暗淡随之拂去。当我把所有文段略看过一遍,仅是略看,心里竟是一阵阔别重逢的莫名的感动。什么东西在岁月的流里失而复得了呢?那些以前看过几十遍看到平淡无奇了的文段,如今却耳目一新了!每一篇每一段都似新鲜的果,纷纷扬扬得青春的气息,华美得醉人心。是年少的笔调,是轻狂的笔调,华美的笔调,是处于花季的我们特有的心情!而我似乎是在把它渐渐抛弃了,却拣来了本不属于我的老练,或许更确切地说,是我们都在遗弃着……
父亲对我说,写作其实就象是在爬一座山,写得越华美越精彩的时候,我们便是爬得越高,鲁迅和朱自清那些大家们,都是到过顶儿的人了,因此他们会选择了下山,选择返朴归真;而我们这些年少的人儿们,我们有的是活力,是精彩,我们是在向上爬的登山者,若下山,便成了半途而废,所以我们只有不断向上,向上,不断充实自己,把笔调写到最美,那才算真的到了顶儿。
我现在理解了父亲的话,我们是青春的,因此不但要真情实感,更要华美来展现自己的文采,上山的路上,一路华美,一路延伸到顶的华美!而我也懂了冰心先生那句话的意义:文章华而有实,才是最美。
今天,是我最高兴的一天。妈妈在星期五时告诉我,她们公司里要在天目湖。。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