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忠诚,王安是头一档的单独存在,比王承恩还要靠谱。为什么会这么讲呢?因为王安的忠诚经受过重大事件的考验,全部利益都和自己牢牢的捆绑在一起。谁造反都有可能获得更多利益,唯独他不成。
论地位,王安从陈炬隐退之后一直担任司礼监掌印,还掌管了东厂很多年,堪称后宫宰相,不光在宦官群体里势力很强,在很多外臣眼中也很有威望。
论实力,虽然东厂交到了魏忠贤手里,御马监掌印张然也不是心服口服,可能让袁可立、袁应泰、徐光启、叶向高、王之桢等人正眼相看的也只有他。张然倒是手握重兵,但在外臣眼中仅仅就是个太监,皇帝的家奴,不够级别。
论手段,其实王安做人很有手腕,比如当年落难在景阳宫中,各方面稍微不注意就会粉身碎骨。这些年之所以不显山不漏水甚至有些疲软,并不是他的能力退步了,而是当皇帝的太显眼了,用不着他出头露面大显身手。
只要压力足够大,洪涛相信这位大太监还能重现十多年前的实力,在各方不算友好的势力之中长袖善舞,虽无法扭转乾坤,拖上一段时间足矣。
“万岁爷如此信任奴婢,安死而无怨。只是大明从未有由宦官监国的先例,恳请万岁爷另择贤臣,奴婢尽力辅佐。”
太监做到这个份上估计也就到头了,对于殊荣王安感激涕零,顿时老泪纵横泣不成声。但他也不是多愁善感之人,片刻之后就意识到责任太过重大,不敢确定能背得动。
“他们有他们的担子,你有你的责任。满朝文武包括后宫最能了解朕心思的非你莫属,最能与朕同甘共苦的也是你。记住朕的话,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让朝廷在这段时间内平稳就是最大的功劳。
朕也不会去太久,更不会像英宗皇帝那样冒冒失失,没有十成把握,朕是不会以身犯险的。只要你坐镇京师盯紧各方势力,不让他们在背后捅刀子,此战必胜。
只待此战结束,试问文治武功本朝上上下下又有谁能与朕并肩?此后在朝堂里说话才能更有份量。朕有些等不及了,不想再日日与朝臣们勾心斗角。形势上也不容朕再按部就班慢条斯理,新政必须要加速,此战避无可避!”
其实洪涛用不着和王安讲这么多,做为太监只需下命令足矣,想不想干都得干,还不能糊弄,否则分分钟挂在城头上且没人为其喊冤。
但在内心中洪涛并没把王安等人视作奴仆,更多的还是合作伙伴。他坚信任何人,包括奴隶,都不会有无缘无故的忠诚,与其相信人心不如看重利益。
所以除了个人情感因素之外,有些话还是要提前讲明白的。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意图,不用胡猜乱琢磨,反倒更不容易产生误会。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