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我今天去镇上订了两方沙跟一些水泥,准备在咱们家前后挖上两个池子,下午你就不要去放羊了,跟我一块儿把坑挖出来。”
虽然张安是想把这些彩色的鲤鱼当做观赏鱼养起来。
但是这鱼池还是要挖深一些,因为家里这些小鲤鱼以后都会长得很大,而且生长速度并不慢。
要是只挖一个小池子的话,等它们长到一定程度,说不准天天给你表演个鲤鱼跃龙门。
张安一个人也可以挖,不过这样一来,速度就非常慢了,可能挖到明天早上都不能挖的好。
古人言,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嘛,所以张安肯定要喊上自家老爹。
“挖池子?你是想用来养那一缸彩鲤子?”
张安一说挖水池,张建国就想到了家里那一缸彩鲤子。
昨天苏颖那么激动,他自然不会不知道。
“嗯嗯,它们还挺好看的,干脆就挖个池子当观赏鱼养起来吧,放到鱼塘里的话,恐怕不到两天就被吃完了。”
像这种一两公分的小鱼仔,张安知道自家鱼塘里那些细鳞鲑跟黄辣丁肯定最喜欢了。
不光光味道好,而且还不用担心消化问题。
“那就挖嘛,伱想挖多大,如果要挖很大,那待会就去把你二叔三叔叫过来。”
张建国也不说其它的,张安跟苏颖说挖,那就挖。
“那我去喊二叔他们,应该要挖大一点,不然太小了养着比较挤。”
张安说罢,就出门去喊张建军和张建业。
张建军跟张建业两人这几天也没事,刚好把村里的那批院子盖完,正打算在家休息几天。
听到张安找他们帮忙干活,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安子,你家有镐头没?”
还没出门,张建军就多问了一句,要是张安家没有,他就顺便带过去。
因为张安家房子那块地方,以前就是一块层岩地,到处都是页岩层板。
以前盖房子的时候,就是因为自己挖基础不好挖,所以才用的挖机。
“先带过去再说吧,我家以前那把镐子,被我给挖断了,后来也没什么地方用到,所以就没去买。”
镐头这玩意儿,也不是每一家人都有的工具。
但是张安家就有,因为以前修红岩镇那条铁路的时候,张建国就在上面干过工。
但是之前张安到山里挖石头的时候,一不注意,力气没收着,把家里的镐子给撬断了。
所以现在那把镐头变成了鸭嘴撬一样的独头镐,虽然也能使,但是用起来根本不平衡。
“叔,安子哥,你们这是要干嘛去呢?”
叔侄三人带着工具,路上遇到了刚从村口回来的黄明。
“我准备在院子里挖两个池子,所以来喊二叔三叔他们过去帮忙,大明子这是去干啥了,好长时间没见你了诶。”
说起来,过完年以后的这段时间,张安还真没怎么见过黄明。
“我大姑爹那边包了点活自己做,所以叫我过去帮了两个月的忙,这不今天刚回来嘛。”
难怪是这么长时间没见到人,感情是出了远门。
“行了安子哥,你们先过去,我把行李拿回家以后再过来。”
自从张安将他从猪嘴
所以每次张安家有什么事情,只要他在,都不用人喊,他自己就跑在前面。
今天听说张安家里有活要干,他又没什么事情,自然要过去占个人头。
“行,反正今天活多着呢,肯定是人越多越好。”
张安也不拒绝黄明,这是一种亲近的表现。
反正过段日子黄明就要结婚了,到时候自己帮着多出些力就行。
抛开黄明家里那个奇葩的母亲不说,两家人的关系还算是非常亲近的。
不过随着李进彪一家迁出长箐,平时已经没什么人再给她拱火,所以黄明的妈妈也没有继续作妖。
“安子,你看看要挖在哪里,我们先把石灰撒了,一会儿也方便挖。”
回到家里,张建军拎着一口袋石灰,让张安先把鱼池的位置和大小确定。
石灰这玩意儿,在农村来说,真的算是一种万能的宝贝。
以前用不起水泥的时候,石灰一直就是大家首选的墙灰材料,所以村里的老房子大多都是用石灰砌的。
现在大家用得起水泥了,石灰也没有被淘汰,因为很多人在种地的时候,都需要用到。
在以前各家的粪不是很多的时候,基本上每一家都会烧大量的石灰来种地。
这是因为石灰撒在土壤里,能够起到杀菌防虫的作用。
而且很多酸性土壤由于撒了生石灰以后,能够提高土壤ph值,能加强土壤中一些有益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增加土壤的有效氮、磷等,可减少酸性土壤对其的固定,并增加有机磷的释放。
很快,张安就确定了鱼池的位置,然后跟张建军一块儿用石灰先把模子圈出来。
后院地方比较宽敞,张安就准备挖一个稍大一点的池子。
划了线就提着出头镐子开挖,前院张安先没管,因为大门口都是被硬化了的水泥坝子。
直接在地上砌池子的话,那就有些太高了不好看。
所以张安还是打算往地上挖下去一些,然后地面上再砌一点。
最后肯定是逃不过要挖洋灰地的,这也怪当初张安没考虑清楚,不然当时硬化院坝的时候,稍微留点空也可以。
后院挖起来还是挺轻松的,张安只管挖开,然后挖出来的土最后可以直接推到旁边,不用太费功夫。
不过,挖着挖着,干活的人越来越多。
先是李宏斌,今天他没去工地,刚才在家听到张安家这里热火朝天的动静。
于是就过来看了一眼,这不看不要紧,看了以后直接就被留下了,换了身衣服过来帮忙。
后面没过多久,黄明也过来了,而且还不止他一个人,连他爸黄大彪也跟着一起。
毕竟黄明过些时间就要结婚了,到时候不管是摆酒还是接亲,肯定少不了张安一家人的帮忙。
所以今天张安家里有事,黄大彪也没闲着,听黄明说起,他就跟着一起过来。
人越多,动静就越大,原本三四个人干活的时候都还好,后面变成七八个人的时候,动静就大起来了。
周边一些没什么事的邻居,也都自发带着锄头洋铲过来帮忙。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整个后院堆集了十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