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不能让大家端着奶茶站在马路牙子上喝吧?
人总是在不知道真相的时候,愿意动脑筋去思索,也就是所谓脑补。
很多人脑补出一出大戏。
这肯定是谁家有钱的孩子没事儿干,没钱烧得慌拿钱撒着玩儿呢。
也不知道京城谁家这么有钱,能给熊孩子一次提供这么多的钱和铺子让熊孩子祸祸。
或许是因为这件事情关注到的人多,讨论的热度又很高,很快连报社里的人都被惊动了。
京城里几家著名的报社,都开始安排派出记者采访苏小妹奶茶店的老板。
这几年以来随着开放的逐步深入,京城里的各种铺面,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冒出来。
上面的领导认为这是经济繁荣起来的重要象征,因此对于这些第三产业的商铺,关注度也在增加。
但开铺子,大部分的人都是一家一家的开,很少有人会一次性开这么多的铺子。
敏感的记者已经敏锐地感觉到,这件事如果报道得好,可能会让他们的报纸销量增加。
报纸作为传媒老大,虽然不愁没有销路,但天下没有人嫌弃赚钱多不是!
尤其京城里各种报纸不少,彼此之间的竞争还是很大。
此时,已经踏上飞机去了l国做翻译的苏小甜并不知道,国内已经因为苏小妹奶茶掀起了轩然大波。
作为苏小妹原型的苏小甜依旧忙碌在自己的岗位上。
作为干一行爱一行的典型代表人物,苏小甜对于每一次接受的任务都十分尽心尽责,坚决不拖后腿。
至于国内那些事,反正有苏小四操心,她只管坐等收入就行了。
苏小四这些天也在想着,怎么才能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对苏小妹奶茶店的经营中来。
甚至,他都想到,找点关系找记者写个稿子。
只不过,苏小甜不在国内,而苏小四着实不曾与媒体的人打过教导,求助无门,才不得不放弃这样的想法。
谁知道,就在他淡了想法的时候,就听到有记者要采访自己的好消息。
这可是送上门的广告啊,苏小四当机立断决定,一定要抓住这个好机会。
第一个联系到苏小四的是《京城日报》的记者曲子白。
曲子白是个年轻人,本人也是从京城大学汉语言文学毕业的,毕业之后,分配到了京城日报。
他也是个十分有能力的人,不过短短三年时间,曲子白已经从当初新入职的实习记者成长成为京城日报的笔杆子之一。
这一次的采访,他也十分有兴趣。
总觉得,这一次采访如果稿子写得好,能引起更多的关注度。
因此,曲子白提前做了不少功课,甚至连别人不知道的一些消息都挖掘出来了。
比如这位年轻的苏先生,并不是坊间传言的二世祖,只会败家。
他是个真正的青年才俊,年纪轻轻,就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产业。
别的且不说,光是几家小吃城,一年下来,就能赚的盆满钵满。
虽然说,京城里前后又有不少小吃城开张,可真正生意好的,却之后这位苏先生名下的几个小吃城。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