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被废掉之后,太子东宫众人颇为惶惑不安。
自己的主子忽然倒台了,谁心里都不好受。
不过永继帝对于这些人究竟该如何安排,没有马上给出指示。
张大监依然在东宫总管太监的位置上。
对于太子的被废他心里很是自责。
肖家人往东宫里面安排这么多细作,他竟然一时间无察觉,很愧对主子。
其实这也不怪他。
太子从生下来就是太子,曾经一度看来屁股
太平日子过惯了,谁都会迟钝。
一开始根本就没人想过还有夺嫡这回事。
再加上永继帝给太子身边选的都是老实能干,但不善于花言巧语的。
既成就了太子也耽误了太子。
他和身边的人都不是对人心险恶很敏感的类型。
永继帝过后也反思,东宫众人并无太大错处。
他决定保留原班底,等着齐王为太子的事情定下来,依旧是这些人照应。
要不再折腾一趟,重新找人,费钱费时间。
不过齐王想要几个自己的心腹,也可以跟永继帝提出来。
然而齐王仅仅说要保留自己的老师。
苏楚钰和房子明将直接成为新太子的伴读。
未来不久他们将要去参加科举。
礼部右侍郎祝知行,以前永继帝的伴读,在文徵晖倒台后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礼部尚书并入阁。
这回礼部掌握在了皇上手里面。
永继帝真是感觉神清气爽。
祝知行提出来要重开博学鸿词科。
“自古兴盛之朝,必有博学鸿儒,振起文运,阐发经史,润色词章,以备顾问着作之选。所以我大虞理当重开博学鸿词科。”
其实这也是贺友兰的主张。
贺友兰身边的大师爷尹先生说过,科举考试只从四书五经出题,限制重重,应该增加考试内容,除了策论和经义之外,要注重考察读书人的其他能力。
贺友兰深以为然。
现在的科举取士选出来的人不通政务的太多,除了八股策论之外,草诏、诰、章、表的本事都有限。
虽然科举第三场也考这些东西,问题是向来科考只看中第一场第二场,第三场只要卷面整洁无错别字就差不多了。
所以很多当官的都必须靠着师爷才能把官做利索。
师爷或者幕僚,按理更多是秘书的角色。
有一两个大师爷或者幕僚作为高级顾问的存在,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