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提督军务这种任命,薛文堂心里一百八十个不理解,不满意。
这种活为什么总让他来做呢。
薛文堂的脑袋都快炸了。
虞朝重文轻武也不是没有原因。
谁都怕武将割据自重。
唐朝藩镇割据的情况让后面的皇上都怕了武将的拥兵自重。
赵匡胤的黄袍加身,让人们明白造反还是手里有兵更容易。
皇上放心不下手里有兵的人。
朝堂上的文官嘴皮子再厉害,皇上也不担心他们能把自己从椅子上拽下来。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倚重文官,皇上睡觉踏实。
为了防止武将不听话,有时候就让文臣参与监督军事,用文官节制武官。
多数情况下会让各省的长官巡抚大人兼任一下提督。
但是这样也无法保证不会出问题。
有的巡抚拿着鸡毛当令箭,往死里压制镇守武将,导致武将和文官见面跟乌眼鸡一样。
有一年,有个偏远省份就出了一件事,武将和巡抚闹不和,巡抚仗着自己提督军务,没事弹劾武将。
结果那年因为灾荒,很多人活不下去,朝廷赈灾又没有特别及时,闹了匪乱。
也就是历史书上说的农民起义。
有匪乱了必须得围剿啊,结果武将们集体身体“不适”。
虞朝有规定,如果镇守一省的高级将领为国捐躯或有其他情由,不能领兵作战的,巡抚可以临时代行兵权。
这是怕有的时候武将死了就人心涣散,关键时刻巡抚即便是文官,你也得领兵把仗打完了。
匪乱闹得气势汹汹,然后武将们都病得东倒西歪。
这个巡抚要是身段柔软一些,赶紧去负荆请罪,说点儿好话,让武将们消消气,估计这事儿也过去了。
结果这位仁兄头很铁,自己领着兵去平匪乱去了。
很不幸,被流矢射中,重伤不治。
匪徒一看,好家伙,把巡抚射死了,大快人心,气势一下子上来。
朝廷接到战报一脸懵,巡抚怎么亲自领兵去剿匪,然后还死了。
武将都死光了吗?
赶紧命令临省调兵镇压。
装病的武将也慌了,这老小子怎么这么不成熟,以为打仗是闹着玩的?
把自己搞死了,朝廷问责起来,这些武将必须跟着吃瓜落啊。
赶紧起来剿匪。
临省的将领过来一看,匪也没什么好剿的,怎么还把我们折腾来了?
匪徒一不过是被逼急眼的泥腿子们。
这些身经百战的将军出手,剿吧剿吧,也就完事了。
后来朝廷知悉实情,特别震怒。
文武不和,最后导致堂堂一个巡抚为乱匪杀死,大大地丢了朝廷的脸面。
上上下下,嘁哩喀喳地免官一群人。
后来在提督军务上,朝廷除了会让巡抚兼任外,皇上有时会从朝堂上选定自己认为合适的人员,到地方上走一遍,看看有没有军备松弛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