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友兰的内心深处并不觉得江南等地官员提出的赋税制度有什么不好的。
如果是一年前的他,说不定大力支持。
可如今却不同。
他的女儿已经是太子妃了。
贺友兰有了私心。
他得为子孙后代多着想。
永继帝把周皇后废了,十几年的皇后啊,说废了就废了。
周家一蹶不振,死的死,流放的流放。
贺友兰很是心惊。
他的锐气自然敛去很多。
开海运之事,已经得罪了漕运几省的官员。
茶马互市,又动了一批人的饭碗。
好在有薛文堂顶着,贺友兰不算显眼。
可是赋税改革一弄,天下多少官员骂死自己。
现在他活着还没什么,自己去世了,以后矛头对准的就是未来的皇后,现在的太子妃。
前朝整不垮你,后宫还整不垮吗?
万一有人通过后宫之事,打击贺家,那该怎么办?
所以,这种得罪人的事情,他这个吏部尚书不能去做。
起码表面上他不应该支持。
冯檀不一样,他是户部尚书,管着天下钱粮。
他还没儿子。
冯家人丁稀薄,冯檀的女儿早都嫁人了。
冯老狗挨骂就挨骂,反正他干不了多久,活不了几天。
即便是用了新的赋税之法,大不了等他死了再废止就好。
尹先生不明白贺友兰现在的心思变了,没有那么纯粹那么锐意进取。
他只是愤愤不平,觉得自己太不幸。
薛文堂有些愁的慌。
永继帝总是想听他的意见。
关于赋税改革,永继帝拿不定主意。
他觉得贺友兰说的有理,又觉得冯檀说的也对。
最后总想让薛文堂拿个稳妥的主意。
薛守拙摊手。
系统说它也没有什么好法子。
清朝施行摊丁入亩,同时伴随的是火耗归公和养廉银。
这三者是有关系的。
摊丁入亩是为了减少百姓赋税负担,并且抑制土地兼并,那么必然要确保地方官员少收苛捐杂税。
所以要火耗归公。
也就是防止官员通过耗银给百姓增加负担。
那么官员收入少了,为了稳定他们继续给朝廷做事情,就要发放养廉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