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初,港岛和南洋对内地有了解吗?
可以说少之又少。
能了解到的内容,大部分都是通过报纸的高屋建瓴,来看待对岸的局势。
而对于内地百姓的生活,了解的唯一途径,就是从逃港过来的穷亲戚口中知道一二。
穷是真的穷,但是发展却也是真的在发展。
港岛和南洋一众媒体有客观的对待内地吗?
没有,更多是俯视的态度。
而有些官员为了招商引资,无底线的出让,对于港人和国人的区别对待,更是助长了这种俯视。
再加上后来的两岸通商,货币汇率,工资待遇等原因,以至于港岛的一个出租车司机,都能跑到对岸来包一个二奶。
以至于,等到二十一世纪,中国全面崛起,港岛反而接受不了这种落差。
深究下来,最大的原因,还是两者欠乏沟通,没有人以平等的视角,去看待港岛和内地。
查梁勇的游记,在这个时刻,突然杀入了港岛五百万市民眼前。
在这个时刻很好的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一个平等的视角。
这是此前港岛从未有过的,而且发表这篇文章的人还是金雍。
其读者基数,在整个华人圈都有着相当的影响力。
“深圳速度深圳真的发展的那么快吗?”
“老刘,你两个外甥不就是从宝安跑过来的吗?深圳现在发展的怎么样?真的像明报上说的那样吗?”
“还有东莞,东莞真的遍地都是工厂?”
“这个三来一补是不是真的啊?”
茶室内众人议论纷纷,港岛人有着太多疑问了。
但是金雍的这篇文章,记录的内容,全都有据可查。
深圳就在元朗对面,虽然元朗现在根本没有开发还是一片农田,但是来到边界处依然依稀可以看到对岸的光景。
更别说游过来的偷渡客了,他们虽然惊羡于港岛的繁华,与内地的贫穷有着巨大落差。
但是却也不能否认深圳的发展,不能否认随着中国各地改革开放的进程加快,生活水平比之以往十年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尤其是东莞篇的游记内容。
写的很是详细。
“这个太平手袋厂的张子弥我知道,他之前就是逃港来的,没想到回内地建厂去了,怪不得生意越做越大。”
“龙昌玩具厂的老板是不是叫梁麟?我记得他六十年代跑来的港岛,还在我店里当过学徒,虽然自己当了老板,但是规模一直不大,怎么给内地的加工费一个月就有五十万,那他一年的利润至少得有一千万了。”
“一千万?这不是赶上了玩具大王蔡志明?”
“我的天啊,去内地真的能赚这么多钱吗?”
“看内地的政策,只需要带去资金和设备,人工和厂房内地就可以帮你解决,这省去了将近一半多的开支,赚钱是肯定的,而且成本降低了,价格上也能更有优势,不赚钱都难啊!”
港岛大街小巷,到处都在议论着东莞深圳的合资工厂。
太平手袋厂、龙昌玩具厂、哈一代玩具厂、太平洋纺织厂、中南钟表厂、大成制衣厂
这些厂的底细更是全都被扒了出来。
然后他们就得到了一个惊人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