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四爷爷四奶奶又回到雁浦村生活。原来的房子卖了,居住在哪里呢?
我爷爷说,你们还住原来的房子吧。
四爷爷说,那我把那十块大洋还给你,就当我把房子又赎回来了。
爷爷说,算了吧,听说你们在山西也没有挣上钱,还差一点把命丢在那里。你们老两口也没有子女,就不要还钱了。
从此,四爷爷四奶奶就住在这间本该属于我家的房子一直到去世。
听了四奶奶这番讲解,我很激动,原来胡朋和车毅这些电影明星就住在我们家里,我感到非常荣幸和光荣。回家后躺在炕上一夜睡不着觉。
第二天早上,当电影队离开雁浦时,村民们都拦在村口不让走,要求再加映几场。
电影队的人不答应,说县里的有关部门规定,每个村庄只能放映一场。我们如果给你们多放映几场,其他村的乡亲们还看不看电影了?每个村庄都要求增加放映次数,全县一千多个村庄,好几年都放不完,说着就要往走搬机器。那时候村里没有电,电影队自带发电机。
这时,有个村民给我使了个眼色,我心领神会,跑回村里找来十多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围住发电机不让往走搬。电影队的人没有办法,只好找来生产队长,想让生产队长给乡亲们做做思想工作放他们走。
不料生产队长没有做乡亲们的思想工作而是做起了电影队的思想工作。同志们哪,《槐树庄》反映的农村土地改革的内容,乡亲们都愿意看哪!看了电影,大家就想起了胡朋和车毅在村里工作和生活的片段,感到无比亲切和怀念,越看越想看。希望同志们满足乡亲们的请求。
电影队的同志非常感动,决定破例加映三场。然而到了第四天早上,乡亲们还是不让走,还要再看《槐树庄》。胡朋和车毅离开雁浦村好多年了,我们看不到她们的身影看不到她们的面容,多看几场她们拍摄的电影难道不行吗?
电影队的同志说,乡亲们的心情我们当然理解,可我们不能总在这里呀!我们等于住在了雁浦村,而你们也等于住在了《槐树庄》里。这样要影响整个放映计划,邻村的乡亲们该有意见了。
生产队长说,你们只管在雁浦村放电影。我有个办法,可以让邻村的乡亲们没有意见。
电影队的同志说,只要邻村没有意见,我们就可以再放映几场。
生产队长派我带着几个孩子到邻村发通知:大家到雁浦村去看电影,雁浦村管一顿晚饭。
邻村人很高兴,看了电影还蹭一顿饭,好事一桩。现在吃一顿饭微不足道,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却比什么都珍贵。
又放映了三场《槐树庄》之后,放映队终于离开了雁浦村。机器搬走时,乡亲们仍然依依不舍。四奶奶流着眼泪说,也不知道初丫头和车家妹子还记不记得我了。从电影上看她们似乎也老了不好。
其实那个时候胡朋和车毅岁数并不大,但她们扮演的是郭大娘和大成婶,化过妆后,直观上看是老了一点。
连续看了七场《槐树庄》,村里人都学会了那首主题歌:万事起头儿难,有了苦才有甜。道路全靠人来走,大娘她走在前......我们每天上课前也都要唱这首歌。
以后的几个晚上,电影队在邻村放映《槐树庄》,我组织起几个小伙伴,成立了一个小型宣讲团。我给宣讲团起了个很好听的名字:《槐树庄》里。这个小型宣讲团就是槐树庄里的编外村民。电影队到哪个村放映《槐树庄》,我们就跟到哪个村,在正式放映前,先由我站在放映机前宣讲电影的大概内容。我告诉大家,电影中郭大娘、大成婶的扮演者胡朋和车毅,都在我们雁浦村住过,而且是住的我的家里。
每当讲到这里,周围就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1981年,八一电影河北电影制片厂拍摄故事片《柯棣华大夫》,胡朋在戏中扮演重要角色。拍摄间隙,她特地到雁浦村看望乡亲们。当她得知当年村里连放七场《槐树庄》时,激动地流下了眼泪,说这是搬不走的《槐树庄》啊!遗憾的是四奶奶已经去世,无法相见。胡朋离开村里时,和村小学孩子们共同演唱了《槐树庄》的主题歌《万事起头难》。她嘱咐孩子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万事起头难,有了苦才有甜......
请看下一章:桃园奇情。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