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榆哭着说,我、我也不知道弟弟在哪里!
李二来又问,那你、你是怎么到了水井里边的?
李榆茫然地摇了摇头说,我、我也不知道是怎么来到这里的。
李二来摇了摇井绳。这个时候,水井旁已经来了许多村民。人们摇动辘轳放下去一个水桶,李二来把李榆放在水桶里,人们把李榆提了上来,李二来自己也拽着井绳上得井来。
李二来媳妇见只有大儿子李榆一个人上来,不见小儿子李杨,又是一阵撕心裂肺地大哭,看来,我的小儿子是没有命了!
村民赵向亮是个初中毕业生,读过不少书,是个爱动脑筋的人。这时候,他提出个大胆的设想:哥哥李榆在东龙眼水井里,弟弟李杨会不会在西龙眼水井里呢?
对呀,很有可能!应该赶快到西龙眼水井那边去看一看。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李二来听了,把李榆塞到媳妇怀里,撒腿就往西龙眼水井那边跑。两只龙眼水井之间有二三里地,要在平时的行走速度,走过去需要十多分钟。今天的李二来心急如焚,三步并作两步走,眨眼间就到了西龙眼水井边。
刚到右龙眼水井旁,李二来就已经听到井下有断断续续的哭声,不用仔细辨别,他也能听出是小儿子李杨的声音。李二来以最快的速度下到西龙眼水井里,把小儿子李杨也解救了上来。
这时,村民们都围拢过来,查看两个孩子身上是否有伤情。奇怪的是,两个孩子除了冻的嘴唇发紫外,身上居然找不到一处伤痕。
故事讲到这里,或许有读者要问:井里有那么深的水,两个六岁的孩子个头都不高,怎么在水里呆着呀?还不都得淹死吗?
然而,事后李二来讲了他在两口龙眼水井下看到的情况是:两个孩子都在水面上稳稳地坐着。
村民们起先都不相信李二来的话。两个孩子虽然只有六岁,但每个人的体重足有二十多斤,井水的浮力怎么能支撑住这么重的分量?难道龙眼井水也像中东的死海一样,有着巨大的浮力?死海的水含盐量大,可这里的龙眼井水却是不含盐的淡水。
李二来说,他下井后见到孩子们在水面坐着,也感到奇怪,只是当时救子心切没有细想。现在看来,这件事情太不可思议了。
李榆和李杨能够在水面上坐着,当然是有缘故的,这一点后面的故事里会有交代。
李榆和李杨的丢失太离奇,得而复失的也很蹊跷。回到家里以后,李二来夫妻反复询问两个儿子,昨天中午你们走出家门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对于这两天的经历,李榆和李杨自始至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说就像做了个梦一样。
李榆说,我和弟弟出门后,觉得天气太热,就到了翠玉河边,想钻进一个水汪子里凉快一会儿。我们都不会水,那个水汪子太深,很快漫过了我们俩的脑袋,还呛了好几口水。我们想从水汪里出来,却怎么也出不来了,就像有一条胳膊硬往水里拉我们。后来,河水把我们冲走好长一段距离,水越呛越多......再后来,我们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李杨也在一旁证实,哥哥说的一点都不错,和我的感觉一样,就是这么回事。
按照一般的故事情节,孩子们失去记忆后遇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故事的讲述者是一定要交代清楚的,我也要求张祥顺把这一点讲明白。不过,张祥顺却对我说,咱们暂先按下这一头不表,接下来讲讲第二宗娃娃失踪案。
我问张祥顺,怎么这则故事里的主角都是娃娃?我虽然也是个娃娃,但我还是愿意听成年人的故事,因为娃娃的事情我基本上都经历过,大同小异,没有什么稀奇的。
张祥顺反问我,井底之娃嘛,不讲娃娃讲什么?当然,我讲娃娃还有另外一层重要的原因。
我听故事就爱听最重要的原因,就催促张祥顺快点讲,是什么样的原因如此重要。
张祥顺却不着急,好像说评书的要留个“扣儿”一样,说,讲故事的不着急,听故事的更不能着急。饭要一口口吃,故事要一节节听。稍后我会讲到这一层的。
我又想起了龙眼水井底下青蛙的叫声,我对这个故事情节很感兴趣,催促着张祥顺快点讲讲。
这个嘛,我迟早也会告诉你的。张祥顺说,如果不把娃娃的事情讲明白,青蛙的事情也就无法讲明白。
第二宗娃娃失踪案也发生在东龙眼水井内。这口水井旁长着一株粗大的柳树。坊间民谚云,十井九柳。就是说,十口水井旁,有九口长着柳树,有的还不止一棵,十棵八棵的也有。
我不明白张祥顺为什么突然又讲到了柳树。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