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三年夏
凉军退走,楚国之危稍有缓和,可紧接着就皇位归属的问题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争斗。
王行云作为这次争斗的关键所在,他的一举一动可以说是牵动着整个楚国的目光,这一个月来卫济、韩钊、还有诸多地方州郡的使者先后来到建康,陈说厉害也好探听消息也罢,总归就是希望王行云能够快速表态。
面对诸多人的咄咄相逼,打仗是把好手的王行云此刻也犯起了难,按理说如果卫荣现在能够露面,王行云定然不会过多考虑,虽然卫节对王行云多有猜忌,可王行云心中却依旧感念卫节的知遇之恩,奈何现在坏就坏在卫荣下落不明。
“诛除叛贼、收复国都,于国再造不逊成公”
王行云看着手中越王卫济的亲笔书信,感慨之余又如何能读不懂其中深意,“功比成公”也就是说可比肩浔阳郡公成译,言中之意便是封官许爵,王行云之前因战功已受封侯爵,若是再进爵封“公”,那便是人臣顶峰。
“可是”
封官加爵的诱惑固然让人心动,可王行云内心秉承着对卫节的忠义却一直在提醒告诫着他不能如此,同时让王行云摇摆不定的还有韩钊的亲笔书信。
不同于卫济的封官许愿,韩钊在信中却是将卫荣遇险失踪之事全都推到了卫济的头上,直言此事就是卫济在背后暗中谋划,并且这种猜测也得到了王行云的认同,因为此事从头到尾都透漏着蹊跷和不寻常。
首先便是近千人就这样人间蒸发般的消失了,若是说这些人都被凉军杀害,那卫荣势必落于皇甫文业之手,可这么久过去了凉国那边却是一点动静和消息都没有,王行云可不相信皇甫文业如此大费周章到最后却是如此的沉心静气。
既然凉国所为的可能性不大,那以当时的情景又有谁能有如此手段、能力和动机去行此事呢?
要不说这世上的事最经不起推敲和胡思乱想,经过一系列的排除法之后,仿佛答案已经是昭然若揭,卫济绝对有动机、有能力、有条件完成此事!况且负责护送卫荣的除了韩昌之外,主要就是吴建和张简二人,现在吴建虽在可张简却连带着其手下近千兵马人间蒸发,你卫济说得清楚吗?
深知王行云秉性的韩钊在最后更是打起了感情牌,因为韩钊知道在王行云心中有些东西可是比任何代价和条件都要重要。
不过就算韩钊最后能够得到王行云的支持又能如何,二人一个姓韩、一个姓王,可就是没有一个人姓卫,眼下卫节这一脉唯一的独苗闹了个生死不知,再加上之前的雍王卫伏投靠凉国、蜀王卫牧谋反被诛、前太子一脉更是在建康被孟君杀的那叫一个干净,现如今整个楚国皇室能拿出来去和卫济一争的怕是就只有交州那位几乎被人遗忘了的广王卫盛了。
只不过卫盛久镇交州广州实力虽不算强可也不弱,韩钊就算再没脑子也应该清楚凭他自己是完全没有把握去操控这个人的。
眼下韩钊急需的是一个能和皇室卫家有血缘关系而且还极易操控的人,可眼下这个人又该到哪里去找呢?
也就是在楚国国内为皇位归属而争的不可开交之时,一直为北方边患和内部矛盾忙的不亦乐乎的晋国终于是腾出了手脚,见邻居凉国在这次楚国内乱中捞足了油水,自恃雄踞中原天下第一的晋国又岂会甘心,再加上源休初登皇位正是急需一场大胜来增加威望震慑朝野的时候,于是晋帝源休于邺城誓师起兵十五万号称三十万,以司徒陈迁为主帅,大将李嘉、玄正为左右先锋,两路兵锋直指宣城、广陵。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无疑让本还醉心于内斗的楚国群臣如招雷击,要知道现在的楚国早就已是弱如扶病苟延残喘,更加雪上加霜的是随着晋国的大动作,刚刚退去的凉国也开始在汉中、南阳等地囤聚粮草军械大有卷土重来趁火打劫之势。
正所谓国难当头!此时此刻哪怕是这几伙人再尿不到一个壶里,可哪头轻哪头重终究是心里有数。
这次危机比之凉国来犯其势更甚,整个楚国西起汉中东至京口,边境烽鼓复起人心惶惶,益州吕翔、荆州韩钊、越州卫济、再加上扬州的王行云,这些人看似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可内里却是各怀心思相互猜忌,之前光是凉国一家就已经让他们应对不暇,现在又来了一个晋国,真是想想就让人头裂。
可就在楚国举国惶恐不可终日之时,远在临川的卫济却是与众不同异常的淡定,而卫济的这份淡定正是此时坐在卫济对面之人所带来的。
“善长一走多时,今日国有危难正是急需匡扶之际,你回来的正是时候!”